N头条>汉语词典>通志在词典中的解释
tōngzhì

通志

通志读音为 tōng zhì。意思是:书名。南宋郑樵著。二百卷。综合历代历史资料写成的通史。上自三皇、下至隋唐。分本纪、年谱、略、世家、列传。其中二十“略”为本书精华。

拼音tōng zhì

注音ㄊㄨㄙ ㄓㄧˋ

词语解释

  • 表达意趣志向。
    1. 犹通史。自·郑樵撰《通志》,后遂成史书的一种体裁。
      1. 地方志的一种。记载省级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如《畿辅通志》、《四川通志》、《江苏通志稿》。

        网络解释

        • 通志 (南宋郑樵著纪传体中国通史)
          1. 《通志》当今称其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 。但中国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列为三通之一。也有将其列入百科全书类的。全书200卷 ,有帝纪18卷 、皇后列传2卷、年谱4卷、略51卷、列传125卷。作者郑樵,一生勤于著述,曾几次献书。《通志》为纪传体,但把年表改称年谱,把志改称略,保存了《晋书》的载记部分。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除礼、器服、选举、刑等略外,其余各略都有新意。《 通志 》现存 最早的刻本为元至治元年(1321)摹印元大德本。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本为流行的版本。二十略有单行本。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