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坐而论道,谓之三公

坐而论道,谓之三公

三公:古代中央最高三种官衔的合称。 旧指大臣陪侍帝王论政议事。 也形容大臣坐着议论政事。语出《周礼.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后多引作〔坐而论道,谓之三公〕。晋.葛洪《抱朴子.明本》:“坐而论道,谓之三公。”清.龚自珍《明良论.二》:“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唐宋盛时,大臣讲官,不辍赐坐、赐茶之举,从容乎便殿之下,因得讲论古道,儒硕兴起。”也引作〔三公坐而论道〕。《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附子恕》:“古之三公坐而论道,内职大臣,纳言补阙,无善不纪,无过不举。”《晋书.李胤传》:“古者,三公坐而论道。”《资治通鉴.齐纪.明帝建武二年》:“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唯恭己南面而已。”宋.邵伯温《闻见后录》卷一:“自唐以来,大臣见上,则列坐殿上,然后议所进呈事,盖三公坐而论道之意。”《朱子语类》卷一二八:“古者三公坐而论道,方可仔细说得。”


猜你喜欢

  • 民者冥也

    冥:蒙昧。一作“暝”。 民这个词是愚昧的意思。 此为儒家轻视人民的唯心观点。语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民者,暝也。”《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郑玄注:“民者冥也。”《晋书.刑法

  • 七子均养

    源见“鸤鸠之仁”。比喻一视同仁。三国 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七子均养者,鸤鸠之仁也。”主谓 子女众多,父亲抚育他们而能公平如一。语本《诗经·曹风·鸬鸠》:“鸬鸠在桑,其子七兮。”三国魏·曹植《上

  • 姑射仙人

    同“姑射”。宋苏轼《南乡子》词:“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

  • 谢傅东山

    源见“东山再起”。指谢安退隐东山。明屠隆《綵毫记.夫妻玩赏》:“谢傅 东山雅自期,白云明月是心知。”

  • 以沫相濡

    源见“相濡以沫”。原指鱼在泉水干涸后用唾味互相湿润,比喻人们在困境中互相支持和帮助。鲁迅《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偏正 濡,沾湿,润泽。用唾沫互相湿润。比喻在

  • 玉毁昆冈

    源见“玉石俱焚”。比喻美好的事物被毁坏。宋程珌《沁园春.庚午三月望日赋椿堂牡丹》词:“怪元和一事,韩公子者,归来?去,玉毁昆冈。”【词语玉毁昆冈】  成语:玉毁昆冈

  • 檄手

    源见“檄医头疾”。称文章高手。宋苏轼《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诗:“头风已倩檄手愈,背痒恰得仙爪爬。”【词语檄手】   汉语大词典:檄手

  • 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汉:原指汉朝,后也指汉族。威仪: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 汉有想到今天能重见汉朝官员的服饰礼仪。 表示人们对光复旧物的喜悦之情。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 扫庭

    同“犁庭扫穴”。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五》:“汉高、汉武两世雄主,不能逾漠扫庭,及宣 元不折一矢而呼韩稽首。”【词语扫庭】   汉语大词典:扫庭

  • 吴刚伐桂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传说吴刚学仙中犯了过错,被罚在月中砍伐桂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