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书捐剑

弃书捐剑

指项羽学不成书、学不成剑,只略学一点兵法。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成就,遂弃而去学习剑术,又不成,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文字只够记个姓名罢了。剑术对抗一个人,也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能对抗上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他学兵法。当他略知一点内容后,又不肯进一步深入学完。后以此典借指学习书、剑、兵法等。此典又作“万人敌”、“一夫之敌”、“敌万人”、“学剑学书”。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295、296页:“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例句】: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尝求三略之师,耻学一夫之敌。” 清·归庄《阙题》:“记名非项籍,惜日是陶公。” 清·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四叠前韵》:“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清·黄遵宪《三十初度》:“学剑学书无一可,摩挲两鬓渐成丝。”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汉书·项籍传》亦载。

【今译】 项羽年轻时,读书读不好,学剑又学不好。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不过记些古人姓名。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足以学,要学与万人对敌的。”于是项梁便教给他兵法,项羽大喜,明白些大意,又不愿意钻研下去。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学习书、剑、兵法等。

【典形】 敌万人、记名非项籍、弃书捐剑、万人敌、学剑学书、一夫之敌、学剑自哂、姓名粗记、识字欺项籍、一人敌。

【示例】

〔敌万人〕 清·丘逢甲《题易实甫所藏四叠前韵》:“此身未愿谋三窟,吾学原期敌万人。”

〔记名非项籍〕 清·归庄《阙题》:“记名非项籍,惜日是陶公。”

〔弃书捐剑〕 宋·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弃书捐剑学万人,纨袴儒冠皆误身。”

〔万人敌〕 唐·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学剑学书〕 清·黄遵宪《三十初度》:“学剑学书无一可,摩挲两鬓渐成丝。”

〔一夫之敌〕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尝求三略之师,耻学一夫之敌。”


【词语弃书捐剑】  成语:弃书捐剑汉语词典:弃书捐剑

猜你喜欢

  • 鹪鹩一枝

    《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尧时隐士许由,以鹪鹩巢林不过一枝比喻自己栖身所需极其简单。后因用以比喻栖

  • 笑比河清

    《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谓态度严肃,难见笑容。《儿女英雄传》三五回:“〔娄养正〕老着那副笑比河清的面孔,三句话不合,便反插了两只眼睛叫将起来。

  • 齐相计

    源见“二桃杀三士”。指施用阴谋手段杀人。清吴伟业《桃核船》诗:“三士漫成齐相计,五湖好载越姝行。”

  • 刺股

    汉.刘向集录《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游说秦王,上书十次,秦王没有采纳他的主张,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他伤感之余,刻苦自励,“乃夜发书,陈箧(小箱子)数十,得《太公阴符》(“阴符”是太公兵法

  • 包胥血

    同“包胥哭秦庭”。清 叶世佺《谒刘公祠》诗:“涕泪包胥血,饥寒苏武毡。”

  • 角崩

    源见“崩角㈡”。指以头叩地。清邵长蘅《贺向峻汪参传》:“向之凭城社盗威福者,捧马足乞哀,角崩恐后。”【词语角崩】   汉语大词典:角崩

  • 耳顺之年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六十而耳顺”指到了六十岁听别人言语便可辨别真假是非了。后以耳顺之年为六十岁的代称。

  • 横行介士

    蟹的别称。宋代傅肱《蟹谱》下篇:“出师下寨之际,忽见蟹,则当呼为横行介土,权以安众。”介士:甲士。【词语横行介士】  成语:横行介士汉语大词典:横行介士

  • 风雨如晦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此是《风雨》诗末章,意思是:风雨到来天地昏,雄鸡依然唱不已。既然见到君子人,怎能心中不欢喜!旧以“风雨如晦”象征乱世黑暗。后因用为咏乱

  • 避风台

    《三辅黄图》引《三辅旧事》:“飞燕使佽飞之,士以金锁缆云舟于波上,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缕结飞燕之裾,常恐曰:妾微贱何复得预缨结之游,今太液池尚有避风台。即飞燕结裾之处。”传说汉成帝同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