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鱼龙变化

鱼龙变化

文选.张衡.西京赋》:“白象行孕,垂鼻辚囷。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注引《汉官典职》:“舍利从东来,戏于庭,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化成黄龙,高八十丈,出水戏于庭。”

后以此称“鱼龙变化”,比喻变化迅速或发跡极快。也比喻机诈百出,令人无从捉摸。

元.刘唐卿《降桑椹蔡师奉母》杂剧第一折:“端的是四时花烂熳,八节景稀奇,乃鱼龙变化之乡,锦绣繁华之地。”


主谓 鱼龙,古代一种由鱼变化为龙的杂戏。魔术杂戏的变幻。比喻人事的迁升变化。宋·陆游《问侯洪总领启》:“望~之途,独类寒龟之藏缩。”△贬义。用于变动。→鱼龙曼衍 鱼龙漫衍 鱼龙曼羡


【典源】《汉书·西域传》:“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注曰:“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十庭,炫耀日光。《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后汉书·礼仪志中》注引蔡质《汉仪》亦载。

【今译】 漫衍鱼龙是汉代百戏之一。所谓漫衍,也即张衡在《西京赋》中说的长八十丈的巨兽。所谓鱼龙,即为一舍利兽,先在庭中舞蹈,然后又入殿前池中戏水,化作比目鱼 (一作鲸鱼),跳跃击水,喷雾蔽日,再化成八丈黄龙,出水在庭中游戏,熠熠闪光。《西京赋》说“海鳞变而成龙”,就记述的是这种场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宫廷宴舞之盛; 也借指事物变化迅奇。

【典形】 变化龙鱼、水戏鱼龙、鱼龙、鱼龙变化、鱼龙广乐、鱼龙绝技、鱼龙舞、鱼龙戏。

【示例】

〔水戏鱼龙〕清·志锐《柳梢青·乌城上元灯社》:“水戏鱼龙,锦江灯火,璀璨云霞。”

〔鱼龙〕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

〔鱼龙变化〕 清·杨潮观《动文昌状元配瞽》:“帽压宫花,昨日今朝鱼龙变化。”

〔鱼龙广乐〕 清·黄景仁《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鱼龙广乐不复作,雁飞欲堕哀嗷嗷。”

〔鱼龙绝技〕 宋·苏轼《仆领贡举未出》:“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鱼龙舞〕 宋·辛弃疾《青玉案》:“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鱼龙戏〕 宋·张元干《念奴娇·玩月》:“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词语鱼龙变化】  成语:鱼龙变化汉语词典:鱼龙变化

猜你喜欢

  • 待月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载:张生寓普救寺,见崔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不能自己,缀《春词》二首挑之。是夕,莺莺婢红娘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

  • 拔类超群

    见“出类拔萃”。元·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任待要片时间~,则除是三般儿结果收因。”【词语拔类超群】  成语:拔类超群汉语大词典:拔类超群

  • 白石先生

    晋.葛洪《神仙传》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黄文人弟子也。至彭祖时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初以居贫不能得药,乃养羊牧猪,十余年间约衣节用,置货万金,乃大买药服之。常煮白

  • 鸡肋拳揎

    《晋书.刘伶传》:“(伶)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鸡肋,用以比喻瘦弱的身体。晋刘伶在将遭一俗人殴打时,十分镇定而机智,以幽默的语言迅速弱化了矛盾的

  • 田骈天口

    《文选》卷三六任彦昇《宣德皇后令》唐.李善注引《七略》:“齐,田骈,好谈论。故齐人为语曰;‘天口骈。’天口者,言田骈子不可穷其口,若事天。”齐人田骈,能言善辩,当时称他为“天口”,是说他能说会道,滔滔

  • 剑化

    源见“丰城剑气”。喻人逝世。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明张居正《挽歌》:“镜里长隐凤,剑化自从龙。”【词语剑化】   汉语大词典:剑化

  • 柏乌

    同“柏台乌”。唐丁仙芝《戏赠姚侍御》诗:“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词语柏乌】   汉语大词典:柏乌

  • 咬牙恨齿

    见“咬牙切齿”。《西游记》86回:“八戒闻言,~,忍不住举起钯,把那坟冢一顿筑倒。”【词语咬牙恨齿】  成语:咬牙恨齿汉语大词典:咬牙恨齿

  • 鱼书雁帖

    源见“鱼传尺素”、“雁足书”。泛指书信。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并列 泛指书信。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参阅“鱼肠雁足

  • 血流漂杵

    《书.武成》:“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谓血流成河,能漂起木杵。形容战争杀人之多。汉贾谊《新书.益壤》:“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