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伊山

大伊山

在今江苏灌云县西北。其北有小伊山。《方舆纪要》卷22海州“蛎山”条下:“州南百里有大、小伊山,南北相距约二十里。”


猜你喜欢

  • 八角堡

    即今山西神池县西北六十里八角镇。《方舆纪要》卷40崞县:八角堡“(明)弘治二年筑,万历十五年增修,周四里有奇”。嘉靖二年(1523)于此建八角守御千户所。即今山西省神池县西北八角镇。明弘治二年(148

  • 鲖陂

    在今安徽阜阳市南,北流入颍河。《水经·淮水注》: “ (焦陵) 陂水北出为鲖陂。” 会贞按: “陂水北出者,别流,自今阜阳县南北流绕城下注颍,已湮。”又称三丈陂、三严水。在今河南省平舆县东。久堙。

  • 密波汛

    亦作密坡汛。清置,属靖远营。在今四川喜德县东南。有外委驻防。

  • 南明河

    ①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十里。《清一统志·兖州府一》: 南明河 “源出黑风口诸山泉,西径梁山,又西径奚公山,受薛河支流,又西径白山,入微山湖”。②在今贵州贵阳市南。《方舆经要》 卷121贵阳府: 南明河

  • 南部县

    南朝梁天监二年 (503) 改南国县置,为南部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南部县。《寰宇记》 卷86南部县: “以地居阆中之南,故曰南部。” 西魏为新安郡治。北周属盘龙郡。隋属巴西郡。唐初属隆州。先天二年 (7

  • 小门岭

    在今江西临川市北。《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小门岭“在府城北六十里。世传王、郭二仙寻浮丘经此。上有三仙行祠”。

  • 金牛山

    ①在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东南四十三里。《寰宇记》 卷93盐官县: 金牛山,“ 《舆地志》 云: 昔吴、楚之间,金牛出毗陵,奔来此山而没,因名之”。《方舆纪要》 卷90海宁县: 金牛山“高三百丈,

  • 调弦 (絃) 穴口

    在今湖北石首市东调关镇 (调弦口)。《清一统志·荆州府》: 调弦穴口 “在石首县东六十里。岸上有调弦亭。水溢则泄入监利界”。

  • 制泽

    即春秋时制田。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水经· 沙水注》: 沙水出苑陵县故城西北,县有二城,“二城以东悉多古泽,即古制泽也。京相璠曰:郑地。杜预曰: 泽在荥阳苑陵县东。即春秋之制田也”。

  • 石梯隘口

    在今山西河曲县南四十里石梯子村。《清一统志·保德州》:石梯隘口“东枕高冈,西临黄河,边墙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