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嵎夷

嵎夷

尚书·尧典》: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关于嵎夷的解释有六: (1) 孔传: “ 《禹贡》青州云: ‘嵎夷既略。’ 青州在东界外之畔,故云东表之地称嵎夷也。” (2) 《释文》: “马融曰: 嵎,海嵎也; 夷,莱夷也。” (3) 《后汉书·东夷传》: “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昔尧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盖日之所出也。……赞曰: 宅是嵎夷, 曰乃谷。 巢山潜海, 厥区九族。” 是以九夷为嵎夷。胡渭 《禹贡锥指》 谓即朝鲜。(4) 《说文》:“嵎山也,在辽西。从山,易声。一曰嵎銕旸谷也。”(5) 薛士龙 《书古文训》: “嵎夷,海隅诸夷,《虞书》旸谷之地,今登州也。” 于钦 《齐乘》 以宁海州 (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 为 《禹贡》 嵎夷。(6) 东坡 《书传》 以为嵎夷当在东方海上。《海州文献录·考证录》 载萧山王良士探求旸谷嵎夷时称: “吾尝船海自碣石登莱,穷沙门数十岛,登成山之罘,憇息琅邪遵海而南求,所谓嵎夷旸谷者不可得……而云台在海中,周二百里,为嵎夷无疑。东磊面东为谷,四时旭日所照,奇峰怪壑,异草仙花,必羲和所居之旸谷也。”


猜你喜欢

  • 鲁甸厅

    清雍正九年 (1731) 置,属昭通府。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彝语 “鲁” 为彝族,“甸”为平坝,意即彝族居住的平坝。1913年废为鲁甸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治今云南省鲁甸县。属昭通府。191

  • 姜山集

    即今山东莱西市东南四十里姜山镇。《清一统志·登州府》: 姜山集 “在莱阳县西南九十里。本朝乾隆三十一 移县丞驻此”。

  • 平刑岭关

    一名平刑关。即今山西繁峙县东一百二十里平型关。宋置瓶形寨,金称瓶形镇。《方舆纪要》卷40繁峙县“平刑岭关”条:“《边防考》:堡城正德六年筑,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增修,周二里有奇。”自古为交通要隘。

  • 白沙集

    即今山东临朐县西南白沙乡。明嘉靖《临朐县志》:白沙集“在县西南七十里”。

  • 册亨县

    1913年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册亨县西册阳乡。1923年直属贵州省。1957年迁治者楼镇(今册亨县)。在贵州省西南部。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2598 平方千米。人口21.9万,有汉

  • 甘陵县

    东汉安帝时改厝县置,为清河国治。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西晋废。《水经·河水注》:“大河故渎又东径甘陵县故城南。《地理志》之所谓厝也,王莽改曰厝治者也。汉安帝父孝德皇以太子被废为王薨于此,乃葬其地,尊

  • 东夷校尉

    三国魏置,治所在襄平县(今辽宁辽阳市老城)。西晋后废。

  • 复 (復) 山

    ①一名阜岩。即今安徽黟县南四十里岩山。《寰宇记》 卷104黟县: 复山 “在县城南三十六里。山甚孤峻,石壁四绝,亦谓之五硠砾。两边皆石坛,中央有沟才五六尺许,水甚悬峻。扪萝挽葛,时有至者。山翠激流,为

  • 信安江

    即衢江。在今浙江省西部。《方舆纪要》卷93西安县: 衢江 “亦曰信安江”。《明史·地理志》 杭州府钱塘县: “浙江,有三源,曰新安江,曰信安江,曰东阳江。”即“衢江”。

  • 岩门

    在今浙江海宁市西南岩门山。南宋设盐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