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沈佺期

沈佺期

【生卒】:656?—714?

【介绍】:

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排行三。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授协律郎。武后时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书成,转考功员外郎。长安二年(702)迁给事中。遭劾入狱,未究被释。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流放驩州。遇赦,稍迁台州录事参军。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世称“沈詹事”。佺期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诗风靡丽,但也有一些内容充实、情韵颇高的作品,如写征人思妇哀怨的《杂诗》三首、《独不见》等均为后人传诵。至于其流放驩州期间诸作,如《过七盘岭》、《岭表逢寒食》、《驩州南亭夜望》、《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情真意切,洗削铅华,更与应制之作迥然不同。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历来被视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他们的律诗,不仅声律精切,属对工巧,“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新唐书·宋之问传》),而且着意追求构思和意境的创新,使诗歌艺术较之古体诗更为凝练含蓄,工巧有致,完成了诗歌体制的一大变革。沈佺期诗作气度宏大高华,尤长于七律,对七律体制的规范化较宋之问作用更大。他创制的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诗薮内编》卷四)。名篇《独不见》一气盘旋,情韵具足,姚鼐说其“高振唐音,远色古调”(《今体诗钞》卷一)。原有《沈佺期集》十卷,久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一名《沈云卿集》、《沈詹事诗集》)。《全唐诗》编诗三卷,《全唐诗补编》补二首、断句四联;《全唐文》存文六篇。陶敏有《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一。

【生卒】:656?—715?

【介绍】:

字云卿,行三,故人称沈三。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曾授协律郎,后迁通事舍人。圣历中,预修《三教珠英》。长安元年(701)迁考功员外郎,再迁给事中。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诛张易之兄弟,沈佺期因谄事张易之,坐流驩州(今越南荣市)。遇赦,量移台州录事参军。后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终太子少詹事,世称“沈詹事”。玄宗开元初卒。新、旧《唐书》有传。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俱以律诗见称,时号“沈宋”。二人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可以说,律诗到沈宋时期,才真正进入自觉的阶段,近体诗的诗律规范基本定型化。赵翼曰:“至唐初沈、宋诸人,益讲求声病,于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如圆之有规,方之有矩,虽圣贤复起,不能改易矣。”(《瓯北诗话》卷一二)沈、宋并称,但各具特色。胡应麟曰:“沈、宋本自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诗薮·内编》卷四)现存诗约160首,《全唐诗》编为3卷。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猜你喜欢

  • 高适诗选

    刘开扬选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1983年增订再版。增订本选入高诗120首,大略按写作时间先后编排,后10首则不编年,而据明活字本《高常侍集》分体次序。该书选目繁富、精当,是迄今为止收目最多

  • 李何

    【介绍】:唐代诗人。何,一作和,误。生卒年、籍贯不详。玄宗至宪宗时人。有诗名。《御览诗》录其《观妓》一首。《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御览诗》。

  • 寸草春晖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后因以“寸草春晖”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的养育之恩。

  • 怀宛陵旧游

    【介绍】:陆龟蒙作。宛陵,本汉宛陵县,隋改为宣城,今属安徽省。旧游,此指昔日游览之地。这首山水小诗,不是即地即景之作,而是对往昔游历的怀念。李锳曰:“通首以‘佳地’二字贯下,第三句点入‘怀’字,末句写

  • 赤精

    见“赤精子”。

  • 裴潾

    【生卒】:?—838【介绍】: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以门荫入仕。宪宗元和间,历右拾遗、左补阙、起居舍人,十四年(819)因谏阻宪宗服方士丹剂贬江陵令。穆宗时,擢兵部员外郎,历刑部、考功、吏部郎中。敬

  • 岐凤鸣

    《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韦昭注:“三君云:‘鸑鷟,凤之别名也。’”后因用为称颂国家兴盛的瑞兆。许敬宗《奉和过旧宅应制》:“岐凤鸣层阁,丰雀贺雕梁。”

  • 管辂

    三国魏平原人。自幼聪明过人,喜观星辰。及成年,明《周易》,通天文。自知寿不长,果四十八岁而死。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张九龄《眉州康司马挽歌词》:“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

  • 储嗣宗

    【介绍】: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西)人,郡望充州(今属山东)。储光羲曾孙。大中十三年(859)进士,任校书郎。有诗名。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其诗“苦思梦索,所谓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尘外之想。”《全唐

  • 萧摵

    ①凋零;零落。张九龄《将发还乡示诸弟》:“岁阳亦颓止,林意日萧摵。”②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日暮山径穷,松风自萧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