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èng

郑姓的来历, 主要说法是源自姬姓。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 史称郑桓公。公元前769年郑国东迁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 郑人出奔, 以原国名为氏。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 东汉巴郡南郡蛮中有5大姓, 其一便是郑姓, 巴郡南郡蛮亦即土家族的前身。唐人樊绰所编撰《蛮书》也说巴人有4大姓, 郑姓仍是其中之一。少数民族的郑姓大多是皇帝赐姓或是因民族融合而改姓。

由于郑国地理位置的原因, 郑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一带。郑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永嘉之乱”。当时“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 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现在的郑姓已遍布全国, 并已有迁至海外的。

郑姓的名人较多, 著名者如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郑国, 开凿灌溉渠, 史称“郑国渠”。东汉郑玄, 为一代经学家, 著名的《十三经注疏》中, 《毛诗》“三礼” 多取郑玄注。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2005年, 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 就是纪念1405年的7月11日, 郑和在江苏太仓首次下西洋。明末名将郑成功因为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而著名, 人们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清朝书画家郑板桥,擅画兰竹, 亦工书法、诗词, 以“诗、书、画” 三绝闻名于世, 为“扬州八怪” 的主要代表。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翻译家郑振铎一生译书无数, 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郑姓在《百家姓》里排在第七位。


周宣王封母弟友于郑,及韩灭郑,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周厉王之少子,宣王之弟桓父友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汉>郑宽中,平陵人,经学家。<宋>郑樵,莆田人,史家。<明>郑成功,南安人,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 唐旄

    读音:Tángmáo古羌族姓氏。本西域古国名,其地北接于阗,东北为苏毗,西临天竺,南为吐蕃,为母系王国,有大小女王及两都城。女王达甲瓦,都年长宁波(地当今西藏尼木县东南); 小女王弃邦孙,

  • 读音:Hē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之黑山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亦收,未详其源。唐代有诃论、诃陵迦; 宋代有诃散。

  • 拔曳固

    读音:bá yè gù【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17,60,62)。其先为拔也部(60)。【变】亦作〔拔野古〕、〔拔野固〕(17,60)。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

  • 读音:Jiàn《姓氏词典》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未详其源。

  • 多濫

    读音:Duōlàn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多览葛”云: “《唐书》 回鹘九姓,一曰多览葛,亦曰多滥。”疑即 “多兰”,亦作多滥葛、多兰葛、多腊葛、药罗葛。

  • 必兰

    读音:bì lán女真姓。必兰阿鲁带,贞祐初累官宁化州刺史。(见《金史·必兰阿鲁带传》)

  • 濟特

    读音:Jǐtè【源】清蒙古八旗姓(23)。【人】济特海色,清蒙古镶红旗人,从征云南有功,授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乃清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镶红旗人海色

  • 工师

    读音:gōng shī掌工匠之官,鲁有郈工师驷赤,其子孙以官为氏。(见《姓氏考略》)工师喜,以舍人从破秦,以郎中入汉。(见《汉书·高惠功臣表》)

  • 滕濆

    读音:téng fén【综】颛顼娶滕濆氏,见《大戴礼·帝系篇》(60,62,63)。亦作〔滕坟〕(60,62)、〔滕��〕(86)、胜奔(69)、〔腾奔〕(63)。历史上罕

  • 别帖里歹

    读音:Biétiēlǐ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拜托里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