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萧统生平

萧统生平介绍

(501—531)即昭明太子。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查看萧统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古玄圃

  “古玄圃”建于齐,改建于梁,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私园。太子于园中建亭馆、凿善泉池。邀集各人文学史泛舟湖上。游咏其间,并在此编著《昭明文选》。

  顾山红豆

  当时南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顾山兴建的是 "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楼阁,名为“文选楼”。太子萧统代父出家来香山寺,一则为回避宫廷斗争,二则精心修编文选。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的,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跟踪到草庵,又就释家经义深淡而不舍,以后多次去草庵谈情说爱,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眷属,尼姑相思成疾而终。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离去。此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乾隆年间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枝,一直长到现代,犹如虬龙老树了。

  衣冠冢太子庙

  昭明太子长期深受秋浦池州人民爱戴,是因为昭明太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关注百姓生活。519年以前,池州一直大旱,田间颗粒无收,在池州百姓发生严重的饥荒时,萧统(昭明太子)目睹这一切,多次上书给皇上,亲自安置送粮赈灾,才使池州百姓度过劫难。在萧统逝后,池州百姓哭声一片,因敬昭明之德,仰昭明之才,特向朝廷请来了昭明的衣和帽子,在昭明生活过的秀山建造了昭明太子的衣冠冢和太子庙。世世代代都供奉着昭明的牌位(称作“案菩萨”)至今。

  昭明钓台

  昭明太子与贵池有着特殊的关系,贵池当年叫石城,是昭明的封邑,昭明是贵池人民心目中的救世主。天监年间,石城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死,赤地千里,饿蜉遍野。昭明太子闻讯赶来石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颂为救星,视作神灵。

  求雨萧篁塘

  在义西萧皇塘村一带的地里劳动,经常可以挖掘到一些破碎的砖瓦。而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经济曾经较发达、人口众多,不到四五平方公里的山沟,就有村庄18个。可是到了南北朝的梁朝时,天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瘟疫流行,村民饿死病死的很多,村落就此衰败萧条。

  此时梁朝大兴佛教,昭明太子萧统巡视各地,代父亲在全国各地选择地方建造寺庙。这一天他来到义乌,听人说义西大旱又生瘟疫。他为救民于水火,立即赴义西赈灾。

  他从吴店经野毛山往里走,沿途只见百姓纷纷外逃谋生,一路上他费尽口舌劝说百姓回乡居住。当他来到萧皇塘一带,只见十室九不全,村民个个有病色,已无法再正常生活。他立即放粮赈灾,然后又亲自进山寻找草药。他不顾山路崎岖陡峭,荆棘遍野,为此他还扭伤了脚。经过众人一起艰辛的努力,他们找到了治疗瘟疫的药。回村后他又亲自为村民们熬药送药。村民服药后疫情得到了控制。他又与村民一起在村子西北面的一口圆塘边筑坛做法事,亲自诵经求雨。法事做了7天7夜,天开始转阴,但雨还是不见下来。他觉得可能上苍怪他不诚心,又向村民打听是否有更清静的地方,村民说覆釜岩景色雄奇,清静秀丽。

  他一听不顾脚痛,拖着伤脚一拐一拐上山。一路上他顾不上欣赏沿途美景,一口气登上岩顶。站在山顶,但见四周崖石陡峭,壁立千尺,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石径通岩顶,再无他途可攀。脚下辟峰村落尽收眼中,崖边幽竹秀木,清风徐徐,顿感心旷神怡。萧统不由赞叹道:“真是孤峰独秀,佛门圣地。”于是他就跪在岩头诵经求雨,老天终于下起了雨,旱情得以解除。

  昭明太子见18庄人烟稀少,就动员幸存者搬迁集中居住,他还亲自为村民选择安家之所,规划村子布局。从清朝光绪23年绘制流传至今的萧皇塘村阳宅图看,该村仍显得错落有致,布局美观合理。

  村民们为了不忘太子恩德,就在覆釜岩筑庙供奉他的塑像,并把此岩改名为萧皇岩,而把做法事的那口塘和村子都称为萧皇塘。

  昭明太子读书处

  据清乾隆《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503年),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

  古池州城秀山门

  秀山门是古池州城的一座城门。历史上秀山门,是宋朝池州太守为纪念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将原城西秋浦门易名秀山门。

  襄阳古城昭明台

  昭明台是襄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台为襄阳标志性建筑。史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萧统读书招隐山

  镇江市的南郊,有座招隐山,山上有一处坐北朝南的三间平房,窗明几净。窗外有古松修竹,窗下是清泉幽涧。这就是梁太子萧统的读书台。

人物生平

  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统生于襄阳。父亲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南朝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

  天监八年(509年)九月,萧统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年十二,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天监十四年(515年)正月朔旦,梁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緌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太子仪态优美,举止端正,读书数行并下,过目都记忆下来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有的时候作剧韵,都思考一下便出来了,无所点易。帝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

  普通元年(520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都认为是至德所感。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普通七年(526年),萧统因为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宁陵。有子萧欢、萧誉、萧詧、萧譬、萧鉴。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萧詧建立西梁,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主要成就

  文学

  萧统笃好玄学,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亦信道教、术数、佛教,相传曾为汉传大乘佛教经典《金刚经》。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南史》本传称“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政治

  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萧统性爱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猜你喜欢

  • 曹德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县)人。曾任衢州路吏,山东宪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录〕)二曲讥讽权贵伯颜擅自专权,杀害剡王彻彻笃,锻炼诸狱,延及无辜。大书揭于五门之上,因此名声大噪。

  • 郑任钥

    郑任钥,字维启,号鱼门,侯官人。康熙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北巡抚。有《非颦轩稿》。

  • 李慈铭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赵善鸣

    赵善鸣,字元默。顺德人。明孝宗弘治十四年(一五〇一年)举人。任南京户部员外郎,官至曲靖知府。游于白沙之门。工书法,其行草入神品,为世珍宝。人称丹山先生。著有《朱鸟洞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有传。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庾传素

    庾传素(生卒年里不详),仕前蜀王建,起家蜀州刺史,累官至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天汉元年(九一七),为宦官唐文康所谮,罢为工部尚书;未几,改兵部。后主王衍即位,加太子少保,复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前蜀亡,降后唐,授刺史。

  • 文震亨

    震亨(1585年—1645年,享年约60岁),字启美,汉族作家、画家、园林设计师,出生于明帝国长洲县(今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文徵明曾孙,文彭孙,文震孟之弟,文元发仲子。天启五年(1625年)恩贡,崇祯初为中书舍人,给事武英殿。书画咸有家风,山水韵格兼胜。明亡,绝粒死,年六十一,谥节愍。代表作《长物志》。

  • 爱新觉罗·乌尔恭阿

    爱新觉罗·乌尔恭阿(1778年—1846年),初名佛尔果崇额,袭爵,诏改名。号石琴主人,郑恭亲王爱新觉罗·积哈纳第一子,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七世孙,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袭郑亲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薨,谥曰慎。有《石琴室稿》、《易水往还稿》。

  • 盛景年

    字修龄,新昌人。至正十三年乡贡。

  • 詹雄

    唐末福州人,字伯镇。工诗,与陈黯等齐名。不第而终。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清奇雅正主下之及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