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沈亚之生平

沈亚之生平介绍

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沈亚之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查看沈亚之的诗词古文

野史逸闻

  唐文宗太和初年,沈亚之要到邠州去,出了长安城,住在索泉旅舍。那是春天,他大白天作梦,梦见自己到了秦国。一位姓廖的主内史,竭力向秦公举荐沈亚之。秦公将沈亚之召到殿前,迎面而坐说:"我想使国家强大起来,想听听你有何良策,能不能传授于我?"沈亚之以昆、彭、齐桓公作例子回答他的问题,秦穆公听了很高兴,随即任他"中涓"之职,派他辅佐西乞术去讨伐河西,沈亚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连攻下五座城池。穆公得知这一战报,十分兴奋,起身慰劳他说:"你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吧。"他在宫中住了好长时间,秦穆公的小女儿叫弄玉,她的丈夫萧史已经死了。穆公对沈亚之说:"没有你,晋国的五座城池不会为秦所有,你立大功了。我有个爱女,想让她侍奉于你,如何?"沈亚之少年就自立自强,不愿受人之恩而臣服之,便推辞,但没有推辞掉。于是,他被拜为左庶长,赐金二百斤,并将公主许配给了她。老百姓还称弄玉为萧家公主。一天,一个穿黄衣服有权势的太监骑着马疾速跑来,请沈亚之进宫。宫殿上下十分威严。公主弄玉被呼唤出来。她穿着偏袖长衣,头发黑而稠密,尽管没有着意妆饰,却显得殊丽妩媚,难以描绘。侍女们恭恭敬敬地分立两旁,共有数百人之多。穆公在便馆召见了沈亚之,并让他住进宫中,门上题了"翠微宫"三个字。宫中的人们称这里为"沈郎院"。虽然他位居下大夫,但由于公主的原因,可以在宫禁中自由出入。公主喜欢凤箫,每次吹箫,必然要坐在"翠微宫"的高楼顶上。那箫声悠远动情,催人泪下,听到者莫不进入"忘我"之境界。公主是七月七日出生的,沈亚之不知道拿什么为她祝寿才好。内史廖曾受秦国派遣把一批歌伎赠给西戎,西戎回赠水犀小合。沈亚之从廖处得到了它,就把它献给了公主。公主十分欣赏喜爱,便系在了裙带上。穆公对待沈亚之像对待女儿一样,恩赐有加,众人有目其睹。第二年春天,穆公的心情刚刚平静下来,弄玉公主忽然无病而死。穆公追伤不已,准备埋葬在咸阳原上。穆公让沈亚之写挽歌,他奉命写道:"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写完之后呈送上去,穆公读完连声称好。这时,见宫中不少人都忍不住而哭出声满脸是泪,穆公也随之抽泣起来。他又让沈亚之作墓志铭,只记得上面写道:"白杨风哭兮石甃髯莎,杂英满地兮春色烟和。珠愁纷瘦兮不生绮罗,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他也到咸阳原上为弄玉送葬,有十四个宫女作了人殉。沈亚之悲伤惆怅过度,病倒了。他虽然还在翠微宫中,却被安置殿外特室,实际上不算在宫中了。住了一个多月后,病渐渐好了,穆公对他说道:"本来想把小女的终生都托付给你,不料她尚未侍奉于你,却先死去了。我们这个小小的秦国,虽然不能辱没你,但我一看见你,就不能不为死去的小女而悲哀。你何不去投奔大国呢?"沈亚之回答说:"臣没什么才能。但赤心报君,待罪左庶长。我没有随公主一起去死,你却免罪于我,使我能归骨于自己的祖国,你这太阳一般的恩德我将永记不忘。"临行之前,穆公设酒相送,唱秦腔,跳秦舞,跳舞的人击髆拍腿呜呜地叫,听起来不愉快,似有一股幽怨之气。穆公举杯来到沈亚之面前说:"先祝你长寿。我听这声音不善,希望你作一首歌来纠正弥补一下吧。"穆公催促人拿来笔砚,沈亚之受命,当即写下一首歌词:"击髆舞,恨满烟光无处所;泪如雨,欲拟著辞不成语。金凤衔红旧绣衣,几度宫中同看舞。人间春日正欢乐,日暮东风何处去?"写完,送给跳舞的人。在七嘴八舌的嘈杂声中,他把歌词念了一遍,四周都抽泣不已。沈亚之再次向穆公拜别,穆公又让他去翠微宫同公主的侍从们告别。重新走进殿内时,只见公主留下的珠翠散落在石阶上,纱窗上的浅红色小点依然如故。宫女们哭泣着面对着亚之,亚之也感动地呜咽良久,于是在宫门上题诗一首:"君王多感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春景自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泪燕脂。"然后告别而去。穆公派人用车把他送出函谷关。出关后,送行的小吏说:穆公让送到这里就回去。沈亚之与他告别,话未说完,忽然惊醒了。原来自己仍躺在索泉邸舍里。第二天,沈亚之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崔九万。崔九万是博陵县人,对历史颇有研究。他对沈亚之说:"关于写皇帝的书上说,秦穆公死后葬在雍橐泉祈年宫下面,这不是神灵显圣的凭证吗?"沈亚之得到秦代的地理志书,说:"如果像崔九万说的那样,哎呀,弄玉既然是神仙,怎么又会死了呢?"

猜你喜欢

  • 陈霆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县人。明朝官员,学者。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著有《仙潭志》、《两山墨谈》、《水南稿》、《清山堂诗话》、《清山堂词话》等。

  • 朱岂

    朱岂,字介然,南城(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作朱言)。

  • 黄损

    黄损,字益之,五代时期南汉朝连州(今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人,官至尚书左仆射(一品)。是最早迁入连阳地区的客家人。少有才,曾在在保安静福山筑一室攻读于期间,书室题额为“天衢吟啸”留有诗集《桂香集》,今存诗四首。

  • 高璩

    高璩(qú)(?-865年),字莹之,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曾短暂任宰相,为期两个月。高璩是北齐皇族后裔,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尽管高家并未因此而显贵,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亲高元裕都成为朝廷名臣。唐宣宗之子唐懿宗继位后,高璩任东川节度使,不久又被召回长安任兵部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成为宰相。两个月后他就去世了,并得到追谥。但因为高璩生前和不良人士来往频繁,在太常博士曹邺坚持下,他得了一个“剌”的恶谥。

  • 谢肇淛

    谢肇淛(zhè)(1567年9月2日—1624年12月3日),字在杭,福建长乐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代博物学家、诗人。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博学能诗文,其诗清朗圆润,为当时闽派作家代表。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太姥山志》亦为其所撰。

  • 锁懋坚

    锁懋坚,明代诗人。回族。先世西域人。后随宋王室南渡,遂为杭州人。有诗名,尤善吟写。成化间(1465—1487),游苕城,曾应朱文理请,立赋《沉醉东风》词一阕,深为时人所称赞。

  • 文嘉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

  • 宋自逊

    [约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谦父,号壶山,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文笔高绝,当代名流皆敬爱之。与戴复古尤有交谊。他的词集名渔樵笛谱,《花庵词选》行于世。

  • 廖匡图

    廖匡图(952一1003年),字赞禹。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五代十国时的文学家、诗人。他文学知识渊博,为当时文学界人士所钦佩、折服,是宁都最早的知名文学家。湖南楚王马殷聘为幕僚,殷子希范开天策府,置十八学士,匡图列居第八,才华博瞻,为时辈所折服。他与刘禹、李弘臬、徐仲雅、蔡昆、韦鼎、释虚中、齐已等都以文藻知名。《唐才子传》及《五代诗话》记载作廖图,字赞禹。有诗集二卷传世。《全唐诗》录其诗四首。其兄正图,亦负诗名,有《家集》一卷行于世。清文学家魏礼,对其兄弟之作,誉为“后世不易得”。其名《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等有载。

  •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