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儿科要略>第四节 急症之疗治

《儿科要略》第四节 急症之疗治·

婴孩生下,常有种种急症,出人意料,其原因虽属各别,然治之均宜迅速,否则一有耽误,每 致不及救治矣。兹将各种急症发生之原因及救治之方法,分述于后。

一、生下不啼

婴孩方出产门,即有啼声,故出世亦谓之呱呱堕地,其有生下不啼者,谓之假死,原因各别,务宜细辨。

(一)最普通者,为孕妇难产,以致胎儿逼于产门,进退不得,为时过久,则气息闭塞,堕地时不 能出声,奄奄如死,此时接生者宜轻拍其背,使其肺气舒展,啼声即出。

(二)难产过甚,婴孩经医者良久之手术而取出者,往往因窒息过久,拍背亦不能遽出啼声,宜将 婴孩两脚提起,倒悬而甩动之,不效,则用人工呼吸法。

(三)因临产劳伤胎气,或为天时寒冷所致,以至不能啼叫者,未可遽断脐带,宜用熏脐带法, 将婴孩棉絮包裹,抱于怀中,离胞寸许,用苎皮扎紧,将大纸条蘸麻油点火,于脐带上远 远往来熏之,使暖气入脐,寒得温散,啼声方出,俟其气回,乃可断脐,或用蕲艾灸脐带上亦可。

(四)婴孩生下不啼,亦有因喉间蒂丁前上 上有一泡闭住,宜急看视,如有此泡,可用洁 净银针挑破,或用手指摘破,以帛拭去恶血,弗令咽下,再以京墨搽之,即能通声吞乳矣。

(五)婴孩生下不啼,亦有因粪门有一膜闭住儿气,故不能出声,宜以银针挑破其膜,即能出声。

凡此种生下不啼之症,虽如法施治,已能出声,然总宜慎于 将护,且弗令久睡,庶免气息之复行闭塞也。

二、生下不乳

婴孩生下,即知努嘴索乳,今与乳而不能吮,必然有病。有因口症而不能吮者,有因脐风而不能吮者,俱 详见后章。至于不因上述诸症者,一因腹中积有瘀血秽恶,一因胎中受寒,生下遭冷,前者腹满短气,宜用大黄、牵牛、槟榔之属以攻积,后者面色青白,宜用生姜干姜白术砂仁木香陈皮之类以温中 散寒,调胃行气,然审证用药,必须兼顾脉息及舌苔,毋忘投也。

三、两眼不开

婴孩生下,两眼不开,或由胎毒蕴结,肝家有热,或由初生时遇秽,侵入眼内,可以熊胆黄连少许, 煎汤熏洗,或用生地、赤芍当归青葙子之类煎服之,或以清凉眼药,滴入眼中。总之两眼最为娇嫩, 必须防其受损,庶免生而失明也。

四、二便不通

婴孩生下,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人温汤漱净口,吸咂儿之前后心、脐下、两手足心,共七处, 每处吸咂五七口,取红赤色气透为度,气透则便自通,内服轻粉(按,此药有毒,不可 轻试)五分,调蜜少许,徐徐与之,再看肛门是否闭塞,宜以物透而通之,又大小便不通,轻者用大黄、 牵牛、车前甘草木通之类即通,重者可用巴豆少许与服(通大便)及田螺麝香取涎置脐下少腹处(通 小便),无有不通者。若二便不通至于肚腹膨胀,不能乳食,作呻吟之声,则难于施治矣。其有仅小便不通 者,用葱白三四寸捣烂,拌入人乳中与服,谓之葱乳汤,方颇平淡而有效,或以食盐置脐中熨之。如少 腹作胀者,用针略砭少腹数下,刺出紫血少许,小便即通。其有仅大便不通者,三黄汤加大黄服之,即通。

五、呕吐不止

婴孩生下,呕吐不止,因腹中秽恶不净而吐者,多腹胀便 秘,宜服木瓜丸;因客寒犯胃而吐者,多曲腰而啼,吐沫不止,宜服香苏饮;因胎前受热而吐者,面黄赤,手 足温,多出黄,涎宜服二陈汤加黄连;因胎前受寒而吐者,面青白,四肢冷,多出白沫,宜服理中汤;若吐乳 直出不停者,多由吃乳过多,运化不及所致,宜用焦麦芽三钱,橘红一钱,丁香三分煎服之。

六、遍体无皮

婴孩生下,遍体无皮,俱是红肉,因母受胎之后,久处高楼,不沾地气,故有此异,用纯黄土研细,盛软 绢袋在儿周身轻轻扑之,一日三四次,俟皮生即止,或用珍珠末、白 米粉亦可。更有 热发赤者,母体火盛 也,用石膏末敷之;或由父母素有梅毒遗传者,儿生多半身赤烂无皮,宜服换肌消毒散治之,外用黄柏、 石 膏为细末掺之。

七、周身发泡

婴孩生下,周身如鱼泡,或如水晶,擦破则水流,此湿毒注于皮肤也,以密陀僧研极细,炒过干掺之,内 服苏合香丸。

八、虾蟆瘟疫

婴孩生下,胸腹忽如水晶色,脏腑俱见(此以胸腹肿亮光如水晶者即是,若脏腑俱见,则未必然),此名虾蟆瘟,用大虾蟆六只,将四足扎起,以虾蟆肚皮在水晶色处抚摩几次,置儿脐上,再用第二只,亦如前法, 更换六只,其病即痊。但虾蟆眼中有蟾酥,须防迸出射人,宜以绢遮其眼,用毕将虾蟆仍放归旷野中。

九、阴囊缩腹

婴孩生下,数日之内,有阴囊忽收缩入腹,啼哭不止者,由受寒所致,用硫黄吴茱萸各五钱为细末,研大蒜调涂脐下,再以蛇床子炒热,帛包熨脐即下。

十、阴囊光肿

阴囊肿大,坠下不收,用紫苏为末,如患处湿则干掺,干则 香油调涂,虽皮溃而核欲坠者,亦有神效。

附方

(一)木瓜丸 治小儿吐不止。木瓜麝香腻粉(即轻粉木香槟榔(各等分)

研细末,面糊如小黄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时时用之。

(二)香苏饮 治小儿呕吐、泄泻等证。藿香苏叶 制浓朴陈皮枳壳茯苓木香甘草(各等分)

生姜为引,水煎服。

(三)二陈汤 治胃中寒湿痰浊等证。陈皮(去白,胁下引痛醋炒,干咳蜜制)半夏生姜汁制,热痰竹沥制,妊娠恶阻醋制)茯苓(停饮 心悸,桂枝煎酒制,各二钱)甘草(炙,痞胀,砂仁汁制,一钱)生姜(七片,咳逆痰结蜜煎)。一方有乌梅肉一个(泻利,炒焦用)。

(四)理中汤 治中焦脾胃虚寒,不能运化,呕吐泄泻,不饮不食,胸痹胸痞,腹痛痰多,伤寒直中太阴, 自利不渴,寒霍乱吐泻,四肢逆冷,自汗脉虚,便血血痢,伤胃吐血,妇人妊娠虚寒等证。人参甘草白术(各三钱)干姜(一钱)

清水煎服。

(五)换肌消毒散 治时疮杨梅疮,初起或溃烂者。

萆 (五钱)当归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一钱) 白藓皮木瓜(勿犯铁器)木通金银花(各七分)甘草连翘防风(各五分)茯苓芍药(各一钱) 黄 (二钱)川芎生地(各八分)

分作二三剂,清水煎服。

(六)苏合香丸 治传尸,骨蒸, (传尸痨之一),肺痿,疰忤,狐鬼邪祟,惊痫,中风,痰厥,心 腹猝痛,昏迷僵 仆,寒证气闭,寒霍乱吐利,时气瘴疟,赤白暴痢,妇人瘀血,经闭,小儿惊搐,吐乳,疗 癖疔肿。苏合香油(白色者佳,入安息膏内,五钱)丁香安息香(另为末,用无灰酒五合,熬膏,飞去砂土)青木香白檀沉香(另研极细)荜茇附子(炒去毛) 诃梨勒(煨取肉) 乌犀角屑(镑,另研极 细)朱砂(另研水飞,以一半为衣,各一两) 薰陆香(另研) 龙脑(另研,各五钱)麝香(另研,勿 经火,七钱五分) 一方加白术白檀香、荜茇、诃梨勒。

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丸,如芡实大,约重八分,朱砂为衣,蜡壳护封,每服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