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悸

心悸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或谓心悸之重症称怔忡。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由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郁血瘀等原因所致。因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用小建中汤真武汤等方。因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治宜养血补心,用四物汤朱砂安神丸等方。因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宜通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加减。因痰郁而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简要济众方等。因气滞血瘀而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脉结代。治宜活血理气,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方。参见怔忡、虚损怔忡气郁怔忡痰火怔忡阴火怔忡风惊悸等条。

猜你喜欢

  • 邪风证

    证名。指因风邪而致头痛与眼部证候并见的病患。《证治准绳·杂病》:“人素有头风,因而目病,或素目病,因而头风……,头痛则目病,目病则头痛。”某些眼疾,可出现此证。

  • 龙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谓:“龙疽发背起胃俞或肾俞,二十日不泻死,九日可刺……。”即中搭手。见该条。

  • 肺虚作喘

    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肺经津气不足而致的喘急。小儿虚喘的发生,多由元气不足,或因病后体虚,或因久咳不止,以致肺气虚弱,不能清肃下降所致。症见喘而呼吸短促,痰声低微,面色白,额上有汗,

  • 生胎

    出《本草纲目》丹参条。指在腹中正在成长的胎儿。

  • 黄芪羌活饮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黄芪一两半,羌活、石斛、防风、枳壳(麸炒)、人参、炮附子、茯苓、牡蛎、五味子、牛膝(酒浸)各一两,续断半两,地骨皮三分,干地黄二两。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煎服。治心脾受病,精血虚

  • 岂刺

    古刺法。出《灵枢·官针》。即关刺。详该条。

  • 神效千槌膏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木鳖子五个,松香四两,铜录、杏仁各一钱,乳香、没药各二钱,蓖麻子(去壳)七钱,巴豆肉五粒。捣膏,浸凉水中,用时随疮大小,用手捻成片,贴疮上。治疮疡疔毒初起,瘰疬,

  • 元胡

    见《中药材手册》。为延胡索之处方名,详该条。

  • 石榴壳

    出《雷公炮炙论》。即石榴皮,详该条。

  • 六纪

    运气术语。指六气之纪。即六气的上下升降,升天三年必降,下降三年必升。这样升降往来称为六纪。《素问·本病论》:“至天三年,次岁必降,降而入地,始为左间也。如此升降往来,命之六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