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豆

红豆

《中药大辞典》:红豆

药材名称红豆

拼音Hónɡ Dòu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种子。秋末冬初采种子,备用。

原形态红豆树,又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

乔木,高9~15米。树皮灰色,光滑。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2~20厘米;小叶5~7枚,近革质,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无毛,下面灰白色,边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或淡红色,少有香气;萼钟状,密生黄棕色短柔毛,裂片短,几圆形;花冠蝶形,花瓣均具爪;雄蕊10,分离;子房上位,无毛,有胚珠5~6个,花柱1,紫色,弯曲,柱头斜生。荚果木质,扁平,圆形或椭圆形,长4~6.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喙状。种子1~2粒,鲜红色,光亮,近圆形,长1.3~2厘米,种脐长约9毫米。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河旁或林边。分布陕西、江苏、湖北、广西、四川。

化学成分本属多种植物含有N-甲基金雀花碱、N-甲基四氢金雀花碱、红豆树宁碱、黄花木碱等生物碱。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平,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药》:"理气,通经。治疝气,腹痛,血滞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豆

药材名称红豆

拼音Hónɡ Dòu

英文名Seed of Hosie Ormosia

别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mosis hosiei Hemsl.et Wils.[O.taiana C.Y.Chiao]

采收和储藏:红豆在栽后15-20年开花结果。在10-11月,种子成熟时,打下果实,晒到果荚开裂后,筛出种子,再晒至全干。

原形态红豆树 乔木,高20-30m。树皮灰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幼时有黄褐色细毛;冬芽有褐黄色细毛。奇数羽状复叶.长12-23cm;叶柄长2-4cm;小叶(l-)2(-4)对,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0.5cm,宽l.5-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胶生,长15-20cm,下垂;花疏,有香气;花萼钟形,浅裂,萼齿三角形,紫绿色,密被褐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倒卵形,翼瓣与龙骨瓣均为长椭圆形;雄蕊10,花药黄色;子房无毛,内有胚珠5-6,花柱紫色,线状,弯曲,柱头斜生。荚果近圆开,扁平,长3.3-4.8cm,宽23-3.5cm,先端有短喙。种子1-2颗,近圆形,红色,长1.5-1.8cm,种脐长约9mm,位于长轴一侧。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900m,稀达1350m的河旁、山坡、山谷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红豆为常绿乔木。喜温暖向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而较深厚的夹沙土较好。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也可挖取根部萌生小苗栽种。种子繁殖:3-4日播种,种子应用湿沙混合贮藏催芽。在1.3m宽的高畦上,按行距30cm左右开横沟播种,1hm2用种量1125kg左右。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火灰一层,出苗后要浅薅松土,并用清淡人畜粪水追肥1次,以后中耕除草3-4次,并施肥1次过冬。因幼苗生长缓慢,在苗圃需培育4-5年,待苗高60-100cm时才能挖苗定植,在3-4月移栽,株距8m。

田间管理 栽后生长较慢,每年都要除草松窝1-2次。在封株后。只砍除林下落木,不要其他管理。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3-1.8cm,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侧面有条状种脐,长约8mm。种皮坚脆。子叶发达,2枚富油性。气微。

化学成分含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N-甲基四氢金雀花碱(N-methyltetrahydr -ocytisine),红豆裂碱(ormosanine),18-表红豆裂碱(18-epiormosanine)和黄花木碱(piptanthine)。亦含蛋白质。

性味苦;性平;小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清热解毒。主心胃气痛;疝气疼痛;血滞经闭;无名肿毒;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 。

各家论述《四川常用中草药》:理气,通经。治疝气,腹痛,血滞经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菜子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菜子七药材名称菜子七拼音Cài Zǐ Qī别名白花石芥菜来源十字花科碎米芥属植物白花碎米芥Cardamine leucantha (Tausch) O. E. Schul

  • 滇常山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常山药材名称滇常山拼音Diān Chánɡ Shān别名臭牡丹、矮桐子、臭茉莉、滇赪桐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滇常山Clerodendron yunnanense Hu

  • 扛板归根

    《中药大辞典》:扛板归根药材名称扛板归根拼音Kánɡ Bǎn Guī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扛板归根。化学成分根和根茎含靛甙,并含少量大黄索和大黄酚根皮含鞣质33%。功能主

  • 丁锅树叶

    药材名称丁锅树叶拼音Dīnɡ Guō Sh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匙萼柏拉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caualeriei Levl.et Va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天南星

    《中国药典》:天南星药材名称天南星拼音Tiān Nán Xīnɡ英文名RHIZOMA ARISAEMATIS别名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

  • 柿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柿霜药材名称柿霜拼音Shì Shuānɡ来源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柿饼的白霜。性味甘,凉。功能主治生津利咽,润肺止咳。用于口疮,咽喉

  • 鸡矢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矢藤药材名称鸡矢藤拼音Jī Shǐ Ténɡ别名鸡屎藤、牛皮冻、解暑藤、狗屁藤、臭藤、皆治藤、清风藤[福建]来源为茜草科鸡矢藤属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

  • 驴乳

    《中药大辞典》:驴乳药材名称驴乳拼音Lǘ Rǔ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乳汁。化学成分含水分90.12%、酪蛋白0.70%、清蛋白1.06%、脂肪1.37%、乳糖6.19%、灰分0

  • 破血丹

    药材名称破血丹别名天青地红来源菊科破血丹Saussurea acrophila Diels,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性味淡,平。功能主治跌打损伤,散瘀结,消肿。主治跌打损伤,妇女经闭。用法用量根

  • 蔓荆子叶

    药材名称蔓荆子叶拼音Màn Jīnɡ Zǐ Yè别名白背叶(《岭南采药录》)。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叶或枝叶。化学成分蔓荆的细枝(干)含挥发油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