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小血藤叶

小血藤叶

药材名称小血藤叶

拼音Xiǎo Xuè Ténɡ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铁箍散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Var.Sinensis Oliv.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研粉备用。

原形态落叶或半落叶木质藤本,长2-3m。根圆柱形,木质而坚硬,略弯曲。老枝灰色,小枝棕褐色。单叶互生;叶革质;叶柄长0.5-1cm;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呈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疏齿,上面绿色,嫩叶上面有时有浅色斑纹,下面略被白粉,侧脉6-8对,不明显。花雌雄异株;花单生叶腋或簇生,直径约1cm;花被6-9,排成3轮,最外3片较小;雄蕊6-9,花丝基部稍连合,雄蕊嵌于肥大的花托缝穴中;雌蕊群球形,心皮10-30,离生,结果时花托伸长约3-7cm。小浆果球形,直径5-7mm,熟时鲜红色。种子肾圆形,种皮光滑。花期6-8月,果明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300-1500m的向阳低山坡或山沟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狭披针形、狭卵状矩圆形或矩圆形,革质或厚纸质。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锯齿;叶表面枯绿色,主脉明显,侧脉不明显;叶柄长约8mm。气微香,味辛凉。

性味甘;辛;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血。主疮疖肿毒;乳痈红肿;外伤出血;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30g,鲜品可加倍,捣敷;或煎水洗;或干叶研粉撒及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西藏桃叶珊瑚根

    药材名称西藏桃叶珊瑚根拼音Xī Zànɡ Táo Yè Shān Hú Gēn别名紫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喜马拉雅珊瑚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cuba himalaica Hook f

  • 黄粱米

    《中药大辞典》:黄粱米药材名称黄粱米拼音Huánɡ Liánɡ Mǐ别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植物黄粱的种仁。原形态梁为禾本科

  • 露兜竻花

    《中药大辞典》:露兜竻花药材名称露兜竻花拼音Lù Dōu Lè Huā别名路头花(《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霹兜树科植物露兜树的花。夏季采收,晒干。化学成分花含

  • 马肠薯蓣

    药材名称马肠薯蓣拼音Mǎ Chánɡ Shǔ Yù别名三叶薯、野山薯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马肠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simulans Prain et Burkill

  • 牛嗓管

    药材名称牛嗓管拼音Niú Sǎnɡ Guǎn别名泡通、大泡通、饭包叶、伞把木、三叉木、隔子通、大通塔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背鹅掌柴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hypole

  • 单头紫菀

    《中药大辞典》:单头紫菀药材名称单头紫菀拼音Dān Tóu Zǐ Wǎn别名喉风草、百条根、牛舌草、打风草、野白菊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全草。夏、秋采,鲜用或晒干。

  • 草乌头

    《中药大辞典》:草乌头药材名称草乌头拼音Cǎo Wū Tóu别名堇(《庄子》),芨(《尔雅》),乌头、乌喙、奚毒(《本经》),鸡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吴普本草

  • 药材名称玉拼音Yù别名玉英、白玉、玄真、纯阳主、赤玉、天妇、延妇出处玉,药用首载于《本经》上品“玉泉”条,谓:“玉泉……一名玉札。生山谷。”1.《吴普本草》曰:“玉泉一名玉

  • 射罔

    《中药大辞典》:射罔药材名称射罔拼音Shè Wǎnɡ出处《本经》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草乌头汁制成的膏剂。性味苦,热,有毒。①《药对》:"温。"②《本草经集注》:"大

  • 醋柳果

    药材名称醋柳果拼音Cù Liǔ Guǒ别名沙枣(《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大尔卜兴(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10~11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原形态沙棘,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