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虫牙药

虫牙药

《中药大辞典》:虫牙药

药材名称虫牙药

拼音Chónɡ Yá Yào

别名三叉金、三托艾、伤寒头大箭根(《广西药植名录》),三姐妹(《广西中草药》),牛尾草、三叶扫把、马鹿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三叶香茶菜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三叶香茶菜,又名:细叶香茶菜

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茎直立,有四钝棱,密被白色粗毛。3叶轮生,有极短的柄,叶片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绿色,被疏散短白毛,下面密被白色柔毛。轮伞花序,有小花10朵,集成圆锥花序式,顶生及对生于叶腋;萼钟状,5齿裂,密被白色绒毛;花冠紫色,外面有白毛,冠筒基部收缩,收缩处的上部有一浅囊,上唇4裂,裂片反折,下唇船形;雄蕊4,2强,花药丁字着生;花柱2裂。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草坡。

性味辛微苦,温。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有小毒。"

②《广西中草药》:"味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化痰理湿。治感冒,咳嗽,黄疸,风湿肿痛,齿痛,刀伤出血。

①《贵州民间药物》:"止痛止血。治牙痛,刀伤。"

②《广西药植名录》:"化痰止咳,消水肿。治伤寒,黄疸,咳嗽,鹤膝风,小儿疳积,风湿。"

③《广西中草药》:"发散风寒,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洗。

注意①治牙痛:虫牙药少许,加食盐共捣,放于患处;或用虫牙药根捣烂,放于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流行性感冒:细叶香茶菜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毒蛇咬伤,肿胀疼痛:细叶香茶菜一至二两,水煎冲酒服;外用鲜草适量,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④治刀伤:虫牙药叶适量,捣烂敷伤口。(《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虫牙药

药材名称虫牙药

拼音Chónɡ Yá Yào

英文名Herb of Ternateleaf Rabdosia

别名三叉金、三托艾、大夫根、大箭根、三姐妹、伤寒头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牛尾草的全草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ternifolia (D. Don) Hara [Plectranthus ternifolius D. Don; Isodon ternifolius (D .Don) Kud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0.5-2m。茎密被绒毛状长柔毛。叶对生及3-4枚轮生;具极短柄;叶片披针形至狭椭圆形,稀卵状长圆形,长2-12cm,上面具皱纹,被疏柔毛至短柔毛,下面网脉隆起,密被灰白色或污黄色绒毛。穗状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极密集,排裂成顶生复圆锥花序;苞片叶状至极小;花萼钟状,长约2.3mm,密被长柔毛,果时增大呈筒状,齿5,相等;花冠小,长5-6mm,白色至浅紫色,筒下弯,基部浅囊状,上唇4圆裂,上反,下唇圆卵形,内凹;雄蕊内藏。小坚果卵圆形,腹面具棱。花期9月至翌年2月,果期12月至翌年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草地或灌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被柔毛,三枚小叶轮生,狭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2-12cm,宽0.7-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阔锲形或锲形,叶缘具锯齿,坚纸质至近革质,上面榄绿色,具皱纹,被柔毛,下面较淡,网脉隆起,密被灰白色或污黄色绒毛,叶柄极短。由聚伞花序组成穗状圆锥花序,苞片叶状,花萼钟状,直立,萼齿5,三角形,等大。种子卵圆形。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1列细胞,非腺毛众多,由3-7个细胞组成,长196-867μm,直径26-79μm,皮层细胞2-5列。中醉鞘纤维束继续排列成环。韧皮部较窄,木质部较宽。髓宽广,细胞类多角形。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类多角形,上有气孔、腺毛,非腺毛及毛痕,气孔不等式。腺毛黄褐色,头部1个细胞,直径18-25μm,柄部1-2个细胞,长8-16μm,直径10-44μm,无色或含黄棕色物质。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为类长方形细胞,可见非腺毛和腺毛。栅栏组织为1-2列细胞;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呈半月形,韧皮部外侧为纤维束,主脉处上下表皮内方为3-5列厚角组织细胞。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凛类长方形细胞,着生众多的非腺毛和较少的腺毛。非腺毛(1-)2-10个细胞,具疣状刺,有的含棕色物质,腺毛部1-2个细胞,柄部为单细胞。中果皮为3-6列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散在。内果皮为1-3列厚壁细胞,有的具单斜纹孔。

化学成分全草含香菜属酸(isodonic acid),长管香茶菜素甲、戊(longikurin A、E),香茶菜属醛(isodonal)[1],牛尾草素甲、乙、丙(rabdoternin A、B、C),冬凌草甲素(oridonin),冬凌草乙(ternifolin)即6α-乙酰基叶香茶菜甲素(6α-acetylsodopo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3]。

药理作用从牛尾草叶中得到的香茶菜属酸15mg/kg给移植了埃氏癌(Ehrlich carcinoma)的小鼠腹腔注射,连续7d,可显着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1]。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构谱:取本品粉末(过40目筛)5g,置50ml磨口锥形瓶中,加甲醇50ml振摇,浸泡过夜,滤过,滤液于水浴上减压浓缩至5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木犀草素、芹菜素和β-谷甾醇,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高效效板上,用氯仿-甲醇(12:1)展开8.5cm,取出,晾干,喷以5%硫酸乙醇溶液,105℃5min,于可见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血。主感冒;流感;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牙痛;黄疸;热淋;水肿;痢疾;肠炎;毒蛇咬伤;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止痛止血。治牙痛,刀伤。

2.《广西药植名录》:化痰止咳,消水肿。治伤寒,黄疸,咳嗽,鹤膝风,小儿疳积,风湿。3.《广西中草药》:发散风寒,解毒消肿,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千里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千里光药材名称千里光拼音Qiān Lǐ Guānɡ别名千里及、九里明、九领光、一扫光来源本品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以全草入

  • 西瓜子仁

    《中药大辞典》:西瓜子仁药材名称西瓜子仁拼音Xī Guā Zǐ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种仁。夏季食用西瓜时,收集瓜子,洗净晒干,去壳取仁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西瓜

  • 假木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木通药材名称假木通别名假土木通、两广千金子藤来源萝藦科假木通Stephanotis chunii Tsiang,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补血,通经活络。治产后血虚,

  • 矮杨梅果

    药材名称矮杨梅果拼音ǎi Yánɡ Méi Guǒ别名杨梅果、滇杨梅、酸杨梅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将成

  • 大块瓦

    药材名称大块瓦拼音Dà Kuài Wǎ别名花叶细辛、矮细辛、铺地细辛、土细辛、白三百棒。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地花细辛的根、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arumgeophilumHems

  • 水牛角浓缩粉

    药材名称水牛角浓缩粉拼音Shuǐ Niú Jiǎo Nónɡ Suō Fěn英文名PULVIS CORNUS BUBALI CONCENTRATUS来源本品为水牛角的半浓缩粉。性状

  • 卵叶贝母

    药材名称卵叶贝母拼音Luǎn Yè Bèi Mǔ别名有瓜石斛、卜谢恣罗玛切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卵叶贝母兰的全草。7~9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

  • 桑鳸

    药材名称桑鳸拼音Sānɡ Hù别名桑扈(《诗经》),青雀、窃脂(陆玑《诗疏》),蜡嘴雀、蜡嘴(《纲目》)。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雀科动物黑头蜡嘴雀的肉。原形态体长20余厘米。嘴厚而强,呈

  • 虎肚

    药材名称虎肚拼音Hǔ Dù出处《纲目》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胃。剖取虎肚后。洗净,烘干,切块。生境分部产东北及华南各地。性状为方形块状物,约1.5厘米见方;质如皮状,黄色,有腥气。功能主治治反胃

  • 浙雁皮

    药材名称浙雁皮拼音Zhè Yàn Pí别名白山芝一、地棉皮。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毛花荛花的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kstroemia pilesa Che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