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诸虫

小儿诸虫

病证名。小儿肠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姜片虫、绦虫、钩虫为多见,尤以蛔虫、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这些肠道寄生虫病,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危及生命。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皮肤而侵入儿体。小儿脏腑柔弱,易为诸虫寄居生长,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小儿药证直诀虫痛:“面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并伴有食欲不振或嗜异大便不调或稀或干。日久则脾胃俱虚,影响水谷摄取,四肢百骸无以营养,故见气促,神疲,浮肿心悸等气血不足的病象。脾虚则肝旺,可见烦躁易怒,睡中咬牙等。治疗一般以驱虫为主,如久病脾胃已伤,驱虫后当及时健脾以恢复脾胃功能。如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导致气血虚弱者,当益气养血,待病情转好后,再予驱虫,必要时驱虫与补益药同时并进。参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条。

猜你喜欢

  • 即头骨。详该条。

  • 李端愿

    【介绍】:宋代医生。与生平不详。撰有《简验方》1卷,已佚。

  • 虚冷泄泻

    病证名。《活幼心书》:“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或白冻,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治宜温中,用理中汤。

  • 万氏牛黄丸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见牛黄清心丸条。

  • 黄油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生于气轮,状如脂而淡黄浮嫩,乃金受土之湿热也。不肿不疼,目亦不昏,故人不求治,无他患,至老只如此。”类今之睑裂斑。

  • 十三科古方选注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条。

  • 脑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紫花秧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含水之别名,详该条。

  • 并稸

    稸,同蓄。积聚。《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濡积并稸。”

  • 露丹

    病证名。为小儿满面发红的疱疹性疾患。《幼幼集成》:“小儿生后,百日内外,半岁以上,忽然眼胞红肿,面青色,夜间烦啼,脸如胭脂,此因热伏在内,发之于外,初则满面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出没无定,次至颈项,赤